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方向。在福建泉州臺商投資區,一座由中建方程投資打造的泉州“海絲”新城正在拔節生長。一座新城要怎么建?從荒野坡地到生態連綿帶,從簡陋棚戶區到現代化社區,實現的不僅僅是片區面貌的改變,更是“憑眼江水闊,閑步濕地幽”“居者有其屋”的美好夢想變成現實。
近日,中國建筑“建證幸福·共赴小康”云開放日活動走進位于泉州臺商投資區的白沙片區項目,讓我們通過一名小學生的視角,全面了解和展望該項目的意義、規劃、建設情況及未來。
作為福建省最大棚戶區改造項目,臺商投資區一號工程,白沙項目房屋征遷總面積約370萬平方米,總幢數6640幢,惠及人口達17300余人。戰疫復工過程中,中建泉州城發公司聯動各參建單位,倒排施工進度計劃、制定趕工措施,定人、定責跟蹤各施工節點。集中組織外省返泉員工、參建農民工,進行核酸檢測,開展源頭“清零”,加大了人、料、機等資源投入,集中力量、集中資源確保完成安置房建設任務。
“小朋友,我們來之前可沒少打聽你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風俗,把閩南地區老百姓的各種需求都考慮到了。習爺爺給我們提要求留作業了,讓我們在村鎮城市改造過程中,留下“鄉愁”,讓老百姓住得習慣、過得更舒心。所以啊,我們在設計藍圖和建設的時候,認認真真地解了這道題,大樓還是你和家人最熟悉的樣子。”面對云直播活動中孩子對未來居住環境變化的擔憂,中建泉州城發公司運營管理部經理申金輝耐心解釋道。
據悉,在規劃過程中為了充分尊重和保留泉州地方民俗信仰和風俗習慣,中建方程泉州城發公司對該區域自然、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梳理,采取選擇性保留保護,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改造利用的多種方式和措施。通過將歷史文物資源進行分類研究,按區域加以保護利用,或將宗祠融入社區和日常生活,或與中心綠地、公園結合再利用,或賦予其商業價值再開發。除此之外,公司還與國內知名專家對規劃方案進行優化設計,并積極與科研、教育、商貿等產業資源單位對接,繼續落實控規提升、城市設計、智慧城市及海綿城市等專題設計工作。通過發揮自身優勢,將片區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優化教育、醫療、生態景觀、產業等布局,著力建設環洛陽江城市建設典范。
現如今,走進百崎湖生態連綿帶,開闊的視野令人心曠神怡,聳立的安置房與綠地、樹木、湖泊,水天一色的景象構建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我的家馬上就要搬進這高高的樓房了,現在從樓上看,遠處就是波光粼粼的洛陽江和成片的紅樹林,以后還會有大商場、公園、學校,我和小伙伴們在自己的小區就可以開心的玩耍。” 從安置戶到圓安居夢,開放日活動中參觀項目的小學生王敏珺對未來的小區充滿期待。(中建方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