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建集團“建證幸福?共赴小康”主題云開放在中建一局深圳前海信息樞紐大廈項目舉行。項目是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承建的全國首個超高層復合功能信息樞紐中心,下面我們一起走進前海的“智慧大腦”,感受5G時代下的智慧建造。
項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前海深港合作區,是前海“新基建”標志工程和市政府全資投資的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公建類項目,總建筑面積約6.88萬平方米,高度112.15米。
前海項目通過土地集約使用,突破傳統低矮廠房式數據中心模式,創新采用超高層結構作為建筑主體,地下掩埋著區域6號供冷站,總蓄冰量約9.61萬冷噸小時,主體建筑中裝配3800臺機柜,建筑總承重量高達7.2萬噸,實現配套區域冷站、郵政支局、數據中心城市運行指揮中心等多個重要功能復合,助力前海成為全國首個5G網絡全覆蓋的自貿試驗區。
由于項目周邊環境復雜,原始地貌單元屬海域,后經人工填海造陸形成平地,基坑開挖主要揭露土層為人工填石層—填海淤泥層--粉質黏土層。同時,基坑邊緣距紅線不足2米,西南側距廣深沿江高速高架橋不足30米,北側緊鄰地鐵5號線,開挖深度達25米,要求基坑變形不能超過30毫米,屬超深危大基坑。項目需時刻掌握基坑的變形量,傳統人工監測耗費人力資源且時效性、準確性差,技術團隊投入使用基坑自動化監測平臺,首次應用基坑自動監測機器人,每分鐘監測數據將實時傳送至智慧平臺。各主要單位均可通過客戶端實時了解基坑安全情況,真正實現全過程對基坑發生的任何細小變形進行實時有效監測。如果基坑變形達到預警或報警值,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組織專家“會診把脈”確保基坑安全。
為滿足建筑結構功能化、復雜化、多樣化,建設標準高、難度大、管理嚴的管理要求,項目團隊投入使用“云智慧+平臺”系統,依托工地“大腦”智慧工地云平臺實現對人員、機械、材料、環境的全方位實時監控,綜合BIM、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提高施工現場生產管理效率和決策能力,真正實現了前海“智慧大腦”的智慧管理。深圳前海信息樞紐大廈項目建成后作為智慧前海運營指揮中心,將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集“話語權、信息權、服務權、組織權”為一體的自貿區信息數據服務平臺,為加快提升前海產業發展環境和營商環境,打造國際化城市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和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貢獻央企力量。(中建一局供稿)